首页  /  相公文化  /  正文

相公文化

探寻十堰古树名丨相公村桑皮垭:古村养古树 古树护古村

发布时间 : 2022-10-28 17:04:10        来源 : 党建在线     浏览次数 :

探寻十堰古树名丨相公村桑皮垭:古村养古树 古树护古村

时间:2022-09-19 10:20来源:十堰晚报

1663548829393

苍老的黄连木傲立于民居门前,树下的铭牌显示它的树龄已逾500年。

张湾区西沟乡相公村桑皮垭,地名与当地种植桑树有关。在这里,三五成群的各种古树既是“绿色化石”,也是古村独特的地域记忆。如今,这些古树更是游客流连拍照、寄托乡愁的载体,成为当地独一无二的“绿色名片”。

1663549254982

铁匠树冠盖如伞,为行人过客遮阴。

村中古树多 有的树龄逾500年

大西沟地处十堰城区西南部,距城区20公里,交通便捷。从红卫出发经316国道,往花果方向开车半小时即达。走进西沟乡的相公村,郁郁青山映入眼帘,一路上溪水、花丛、瀑布、小岛……目之所及,皆是过目难忘的乡村小景。

桑皮垭位于西沟河边,依山而建,一条小河三面环绕。山背间有一个小小的垭口,一条路从垭子中间穿过,使其一分为二,形成一条长约百米的街道。垭口之上,两棵高大的古树——黄连木和铁匠树,像一对夫妻般相拥而立。如今,这两棵古树的树龄已逾500年,仍枝繁叶茂。

近处的铁匠树,两人合抱的主干,以破土而出的姿势,从一道石坎的缺口中倾斜伸出,宛如巨伞的树冠,恰好庇护着下方的道路,为行人过客遮阴。当地村民介绍,铁匠树生长速度非常缓慢,其树质硬如铁、重如石。丢一块铁匠树枝进水里,即刻就会沉入水底,是特级木材资源。

紧挨着铁匠树的黄连木,矗立在一栋民居门前,虽已苍老但仍傲立,践行着前人栽树、后人乘凉的诺言。树下,几名年老的村民正在玩纸牌,悠然自得地消磨饭后时光。

“我小时候,这棵黄连木好像就长这样,五六十年过去了,似乎没什么变化……”一名村民告诉记者,同样地,黄连木生长极其缓慢,相当耐旱,显示出钢铁般的意志力和对气候条件极强的适应能力。

在西沟河旁的一处民居道场前,记者又被一棵皂荚古树吸引。绿色的枝叶下,附着一丛丛黑褐色的皂荚果实。每个果实都有一尺长,饱满的身体内藏着一颗颗种子,呼之欲出。皂荚树遍身是宝,尤其是皂荚果砸碎浸泡后,可浆洗衣物被褥,除污去垢效果好。清洗过的衣衫晾干后,散发出缕缕清香。

村里一代代孩童走过天真时光,长大成人,而见证了岁月变迁的古树依旧苍翠。“这些古树就像灯塔,只要看到它,就能找到回家的路,手机导航都没有它管用。”一名村民说。

1663548953461

黄连木种子含油量高,可用于制肥皂、润滑油。

1663548877735

皂荚古树的累累硕果曾是当地人浆洗衣物的“宝贝”。

地名与树有关 桑树产业曾助当地兴旺发达

相公村这个名字的来源,要从一个传说说起。相传明朝末年,本地有一名叫张放的忠诚之士,被崇祯皇帝颁旨封为相公侯。后来,家乡人为了纪念张放,便把这个村庄取名为相公岭,村子也慢慢改称“相公村”了。桑皮垭的地名来历,与当地种植桑树有关。

桑皮垭属古驿道,是郧阳到房县的必经之地,也是商家做生意的好地方。相传过去这里家家养蚕,户户种植桑树,桑树遍布整个垭子和周围山坡。其中,垭子口下和樊家湾有两棵高大的古桑树,一直存活到上世纪70年代。

当地人把桑树枝砍下来扛回家里,摘下桑叶喂蚕,再把桑树枝剥皮,卖给山外的制作桑皮纸的纸厂。由于纸厂商人经常前来收购桑树皮,“桑皮垭”便逐渐被人们叫成了这里的地名。当时,这里是交通要道,往来客商络绎不绝,100多米长的街道开满饭店、旅店及百货店铺,十分兴盛。

在清朝年间,此地极其兴旺,一个村落就有三四座庙宇。此地居民以杨姓为主,在大西沟算是一大旺族。清乾隆十八年(1753年),一位杨八爷相中柏林黄三娘的闺女,准备结成姻亲。黄三娘是远近闻名的有钱人。杨八爷为了显示自家富有,能与黄三娘门当户对,就在桑皮垭处盖起占地10多亩的四厅四院豪宅,桑皮垭也因此闻名乡里州县。

时光荏苒,桑皮垭依然生机盎然。作为桑皮垭的“镇村之宝”,这些古树名木仍将继续守护并见证当地人欢乐祥和的生活。(十堰晚报 文、图/记者 韩玉砚)